悠長暑假,是孩子們的美好時光,少不了四處走走看看,了解那些新鮮有趣的人和事。雖然受疫情影響,活動受限,但這個假期,佛山還是有不少學校先后開啟暑期研學活動。
不同于在課室里埋首學習,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得以抬頭放眼看社會、看世界。今年的研學活動,佛山各學校更加注重在省內(nèi)、市內(nèi)充分整合、利用資源,活動更接地氣,自然、文化、歷史……不用遠走,也一樣看風景、長見識。
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
體驗采茶樂 感受茶文化
“一杯茶背后有這么多學問!”在親身體驗了殺青、攤涼等傳統(tǒng)制茶工藝后,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的李梓豪同學感慨道。這個假期,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組織94名學生,走進位于高明的對川茶場,開展2019~2020學年夏令營活動。在為期十天的活動中,體驗傳統(tǒng)制茶工藝,是這次夏令營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采茶之旅中,孩子們戴上斗笠,體驗采茶一芽兩葉的樂趣,還分批到燒旺的鐵鍋前,觀察采摘回來的茶葉如何進行殺青、攤涼、揉捻、理條、烘干等一系列步驟,實地感受茶人匠心的內(nèi)涵。
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學生在高明對川茶場體驗采茶制茶。/受訪者供圖
學習完茶藝課后,李梓豪同學主動與老師互動,了解給長輩泡茶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他表示,回到家后,一定要沖泡一杯代表孝心和敬意的茶給長輩們品嘗,傳承中國文明禮儀。
“制茶的過程就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在制作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很關鍵,否則就制作不出芳香四溢的好茶?!毕牧顮I營長簡曉彥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研學活動,近距離接觸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讓孩子們能夠了解到這背后的用意,將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才。
南莊鎮(zhèn)中心小學
牽手結對子 同看大世界
8月2日,禪城區(qū)南莊鎮(zhèn)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他們是湛江廉江市河唇鎮(zhèn)上村小學的15名學生,來參加南莊鎮(zhèn)中心小學開展的“小眼睛看大世界”牽手學習之旅活動。這是2020年廉江市河唇鎮(zhèn)蒲公英支教計劃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4天時間里,上村小學的學生與南莊鎮(zhèn)中心小學15名學生牽手結對,一起去到南莊鎮(zhèn)的紫南村、紫洞村,感受美麗鄉(xiāng)村;到高明區(qū)的海天城堡,體驗打醬油的樂趣;到佛山市禁毒館,學習禁毒知識;游覽南莊建陶小鎮(zhèn)、南風古灶、祖廟等地標建筑,了解佛山的歷史人文底蘊。
在游覽南風古灶過程中,學生們參觀了500年來窯火不滅、生產(chǎn)不斷的柴燒龍窯?!皼]想到用這些泥巴能做出這么精美的工藝品?!鄙洗逍W學生羅俊杰說,長大后想當工業(yè)設計師,設計各種工藝品。
南莊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曾中文表示,兩地孩子們在一同看“大世界”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多角度思考問題,也學習了如何用心去感受身邊的變化,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同濟小學
觀鳥研學旅行 學做“護鳥使者”
“在江門,我見到了平時沒有見過的鳥類,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边@個暑假,同濟小學的20多名學生來到江門市海晏鎮(zhèn),開始他們的“觀鳥研學旅行”。在科學課老師張秀香帶領下,孩子們拿起望遠鏡,尋找農(nóng)場里的鳥類,并了解鳥類食性和棲息地保護的意義,爭做“護鳥使者”。
在海晏鎮(zhèn)農(nóng)場,到田里覓食的有引吭高歌的野鷺,還有成群嬉戲的鴨子……孩子們通過望遠鏡,觀測這些樹林里、田野中的“小精靈”,用相機記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時刻。一周多的時間里,孩子們認識了飛掠于田野中、棲息在電線桿上、嬉戲于對岸林間的多種鳥類,領略了江門的優(yōu)美夏日風光和物種多樣性。
同濟小學學生在江門海晏鎮(zhèn)通過 望遠鏡觀察鳥類活動。/受訪者供圖
“紙上得來終覺淺,走出教室親眼看過親身體驗過,學生才更有感觸和收獲?!睆埿阆阏J為,通過研學旅行,課本里許多抽象的生物知識直接展示在孩子們眼前,能讓他們獲得“活生生”的自然教育體驗。
廣二師高明附校
觀各式無人機 體驗航空魅力
“無人機太先進了!在城市管理、搶險救災等方面的用途居然那么廣?!边@個暑假,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高明附屬學校無人機社團的學生們來到禪城區(qū)北研飛行學院參觀學習,親身體驗航空魅力。
在北研飛行學院,學生們看到各式各樣的無人機后,都好奇地問東問西。北研飛行學院專業(yè)人員則耐心解答,為小朋友們演示無人機起飛降落的操作方法。
無人機綜合了信息技術、機械、電子、空氣動力學等多個學科知識。通過在北研飛行學院學習,廣二師高明附校的學生不僅了解了無人機結構與飛行原理等理論知識,還親自動手組裝模型、拆解安裝部件等,真實地體驗工作人員的職業(yè)日常。
帶隊老師李劍雄說,這種以“學校和企業(yè)”結合的教育方式,很好地為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打下基礎。日后學校還會繼續(xù)增加和家庭、企業(yè)、社會的互動,讓孩子能了解和學習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三水中學附屬初中
了解糧食知識 體驗農(nóng)耕文化
三水中學附屬初中每年暑假都會組織新初一學生參加研學活動。8月1日,三中附中今年的初一新生還未正式入學,就一同參加了集體研學活動,來到三水區(qū)白坭鎮(zhèn)體驗當?shù)剞r(nóng)耕文化,感受豐收的喜悅。
在廣東第一家以糧食為主題的廣東省糧食博物館,講解員通過實物展示、場景復原、多媒體等形式為學生講解了糧食的起源、種植、加工等知識,多角度展示白坭糧食變遷歷史與農(nóng)耕文化。在康喜萊蔬菜專業(yè)合作社,學生們在解說員的帶領下,觀察了5000元一斤的藥用蔬菜金線蓮是如何通過高科技來種植的,認識了許多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值的農(nóng)產(chǎn)品。
三水中學附屬初中學生體驗種植蔬菜。/受訪者供圖
在葡萄種植基地,學生們不僅體驗了摘葡萄的整個過程,還與網(wǎng)紅村長勝哥現(xiàn)場錄制短視頻,助力葡萄園宣傳。
研學結束后,學生們紛紛在書面活動總結中表示,農(nóng)耕研學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生物、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同時還在集體活動中較好地鍛煉了溝通表達與團結協(xié)作能力。
城北中學
參觀獅頭制作 感受匠人匠心
提及舞獅,人們總能想到醒獅表演,撲、跌、翻、滾,醒獅眼睛靈動,既威武雄壯,又憨態(tài)可掬,很是熱鬧。許多人見過舞獅,卻未曾見過獅頭的制作過程。7月29日,佛山市城北中學師生前往三星獅的制作工藝廠進行參觀,親身感受獅頭的制作過程。
在工藝廠,佛山敦厚興義堂國術體育會陳曉東師傅帶領城北中學師生了解獅頭制作的每一道工序。獅頭扎作老藝人石錦新師傅親自指導孩子們?yōu)楠{頭上色?!皬脑鳌浼?、寫色、裝配到最終成型,看似簡單的四個步驟,快的一兩個星期,復雜一點的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其中最難的一道工序就是扎獅頭,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核心技術’,選材、編制、定型,考驗的都是手藝人實實在在的經(jīng)驗?!标悤詵|說。
觀看了獅頭制作過程,劉同學深受觸動。他表示,這些手工藝品看似普通,卻蘊含著設計者和工匠者的初心和情感,賦予了這些手工藝品靈魂?!胺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需要我們?nèi)鞒?,不能讓這些優(yōu)秀的手工藝在這個時代消失?!眲⑼瑢W說。
城北中學老師韓穩(wěn)穗表示,現(xiàn)在能做傳統(tǒng)工藝的人逐漸減少,希望通過這種體驗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三星獅這一非遺傳統(tǒng)文化,從中挖掘?qū)鹘y(tǒng)手工藝感興趣的學員,把新鮮血液注入到傳統(tǒng)文化當中,活化佛山非遺傳統(tǒng)文化。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蘇宏堃
編輯|何欣鴻